欢迎光临武汉大学高级研究中心
首页 > 新闻 > 中心新闻 > 正文
武汉大学宏观经济学研讨班 WHU Macro Reading Group(No.1-2025.4.15) 时间:2025-04-17  阅读:

为了给博士研究生提供一个定期的学习交流平台,促进学术思想碰撞和研究能力提升,我院推出“宏观经济学研讨班”。2025年4月15日,在319会议室开展宏观经济学研讨班第一次学习交流会议,此次会议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学院的龚六堂教授、聂军教授以及刘熙莹、聂禾、杨中超、熊琛等多位老师及硕博研究生积极参与,希望通过研讨班深化对宏观经济学问题的探讨。

宏观经济学研讨班第一次学习交流会议由聂军教授主持,学院师生积极参与,现场学术氛围浓厚。聂军教授强调研讨班的目的在于为同学们提供一个展示研究成果、交流学术思想的平台,同时通过师生互动,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研究能力。聂军教授表示:“宏观经济学的学习不仅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更需要结合实际问题和创新思维。希望同学们能通过这样的研讨形式拓宽视野、开拓思维、增强学术研究能力和学术素养。”

在本次研讨班第一次学习交流会议中,部分硕博研究生对自己目前阅读的宏观经济学论文进行分析与介绍。同学们结合自身的研究兴趣,从宏观经济学的多个角度展开讨论,并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在同学们分享结束后,老师对同学们阅读的论文进行了针对性的提问,师生之间展开了热烈的学术互动。通过这种方式来激发学生的研究思路对未来进一步完善该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2024级数量经济学博士研究生郭鹏巍分享Aiyagari1994年发表在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的文章《Uninsured Idiosyncratic Risk and Aggregate Saving》。该篇文章基于个体劳动异质性冲击,非完备市场,借贷约束等假设,探讨了个体风险对总储蓄的影响。发现在不完备市场下,由于预防性储蓄动机导致均衡利率低于完备市场的均衡利率。经过参数校准,发现财富不平等大于收入不平等大于消费不平等,总储蓄在非完备市场下只增加了2%,但通过调整参数可以明显提升总储蓄。进一步对该模型进行拓展,分享了在连续情况下的数值求解方法。

2024级西方经济学博士研究生梁静分享由J. Vernon Henderson、Adam Storeygard和David N. Weil撰写,2012年发表于《American Economic Review》的文章《Measuring Economic Growth from Outer Space》。文章针对GDP测量难题,利用卫星夜间灯光数据构建统计框架改进经济增长估算,发现夜间灯光数据在分析国家及地区经济增长方面具有重要价值,为相关研究提供了新视角与方法。

2022级区域经济学博士研究生岳子洋分享论文《Land-price dynamics and macroeconomic fluctuations》。文章聚焦于土地作为企业融资抵押品的作用,以研究土地价格波动如何通过信贷市场影响商业投资及其对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基于1975-2010年的美国宏观经济数据,作者采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DSGE)和贝叶斯向量自回归模型(BVAR),识别土地价格冲击对企业投资和宏观经济变量的动态影响。结果表明,住房需求冲击能解释地价波动的90%,投资波动的30-40%,产出波动的20-30%,就业波动的35-45%。此外,住房需求冲击能触发金融摩擦的传导和放大机制,形成地价和企业投资的联合动态。

同学们分享结束后,老师们对论文的研究方法、理论贡献及现实意义进行了深入交流,并提出了宝贵的研究建议。同学们纷纷表示,通过此次参与和老师们的指导,对后续研究有了更清晰的方向。同时,通过宏观经济学研讨班不仅为同学们提供了展示学术研究的舞台,也促进了师生之间的深入交流。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后期将继续开展研讨班学习交流会议,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助力培养更多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经济学人才。